最能起疑處不疑方為真修行

 

昭如學長云,夫人身體不好,懷孕時就碰到許多狀況。身為人夫、人父,對於宗徹賢伉儷生子遭遇的狀況,能分享一些人生的體會。

因與妻子遭逢困苦,有幸於佛法中尋到痛苦的解脫之道。對佛法愈深入,就愈能幫助自己脫困,進而能幫助自己的孩子生起脫離苦因的正見,乃至幫助有緣的眾生從痛苦中解脫。總之透過對佛法的深入學習,有了正向的力量,去面對人生的苦痛。

《百法明門論》「心所法」中的「疑心所」,即「於諸諦理猶豫為性,能障不疑及諸善品為業」。如《百法明門論研究》中,太史公對因果道理也大惑不解,認為像伯夷、叔齊這樣的善人,畢生積累仁潔的德行,還會餓死於首陽山中;許多人一生行善,終生顛沛流離,命運乖舛。從而自問:當吾人遭逢人生的巨變,是否也會喪失對因果的信解?

師云:要在最能起疑的地方不疑,最能失信心的地方生信,最能失志的地方生起志向,這才是真正的修行。修行不是只有在順境,有時在逆境之中才是最好的考驗。因此,生了身體障礙的孩子正是考驗道心的試金石,看看過去所修的正知見,是不是像純金般可被考驗。

而妻子也依苦發心,支持同修為公發心,自知往昔生中不識佛法,造作許多惡業,以致今生遭受種種苦果。有幸機會接觸佛法,暗自慶幸,此生終於有解脫苦痛的機會。聽經給自己增強信心,並就現前生起的苦果,觀察「此受病因緣乃消除往昔惡業」的道理,相信定能將重報轉輕。並勉勵與隨喜先生為公發心。

師云: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苦在某人身上是這樣,在他人身上變成那樣。如先父在生之時,表面上看不出太大的痛苦,實則曾身經戰亂、逃難等種種變故。在娑婆世界,想要躲避苦是不可能的,然應思維如何將苦的體性轉變成功德才是。

曾為雪公侍者的鄭老師,亦因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臟病同時病發,導致需要洗腎,他在得知洗腎後身體機能將大不如前,住世無益,於是決定回雪廬山,在助念聲中捨報往生。

所謂「如是因、如是果」,鄭老師受病苦沒有被送去醫院急救,而能順利往生,與他弘揚助念法門,護持許多人往生有關。

1428319448660  

《蓮榮會刊》99期原文

arrow
arrow

    吾子有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