袋子是今年五月入幼幼班的,由於我有地利之便,因此在跟巡迴輔導老師的溝通便利許多。在討論IEP(個別教育計畫)時,我主動詢問能否請巡輔老師在幼兒園做特教宣導,原因如下:

1.很多幼兒對袋子身上的輔具感到好奇,詢問度高。

2.希望在園的老師們也能夠用正向客觀的方法,引導其他學生如何認識不一樣的朋友。

    有鑑於此,巡輔老師便為袋子安排了這場特教宣導。這場宣導的對象為幼幼班、小班、中班、大班一起上課,巡輔老師很尊重家長的想法,因此宣導前已經和我run過一遍PPT。宣導正式開始,巡輔老師首先用卡通引起動機,讓小朋友看到故事裡面拄著拐杖、繃帶裹腳的烏龜外型有點不一樣,點出「身體不方便」的人,以及我們可以怎麼幫助他。

    接著老師介紹力克胡哲、黃美廉兩位身障者,告訴孩子雖然他們有一些不一樣,但依舊能夠完成很多事情。

    接下來進入主題,老師播放一小段袋子在幼兒園上體能課的影片,問問大家這是誰?袋子很快地被認出來,在導師的陪伴下袋子被巡輔老師邀請到台前坐著,接著讓幼兒們想一想,自己和老師、自己和袋子又有那裡不一樣。一開始幼兒們說的是:「衣服不一樣,我穿運動服,袋子穿白色衣服」、「頭髮不一樣,我是長頭髮,袋子是短頭髮。」、「我是女生,袋子是男生。」......老師小心地點出主題:袋子走路時身體沒有辦法像其他人那麼直挺,走起路來有一點搖晃,巡輔老師播放袋子在學校走樓梯、放聯絡簿影片,介紹位置方便的廁所,和幼兒們討論「我們可以怎麼幫助袋子」以及「袋子可以怎麼做」兩個題目。

    以前,我時常告訴自己袋子是個教材,他有討喜的面孔,親人的態度,流暢的口語表達,而我會努力學習傾聽他的心聲,陪伴他解決困難,讓他有勇氣去訴說他的故事,讓有相同病症的人得到幫助、找到出路。直到今天,我發現想像與實際的感受有明顯的落差時,再度發現自己的天真與不勇敢。當巡輔老師在介紹立刻胡哲與黃美廉的時候,我腦海中想的畫面是...離開幼兒園的袋子未來可能要面臨手術、復健、感染、學業跟不上、同儕取笑......他要如何突破這重重難關,並有足夠的勇氣、能力成為像他們一樣的身障者?當老師邀請袋子坐到台前,我看得出來他有點緊張,巡輔老師小心翼翼地鋪陳、介紹袋子的「不一樣」時,眼眶忍不住濕了,鼻子也忍不住酸了...那種難過好比脫去所有安慰與鼓勵的外衣,事實就擺在眼前——他不會痊癒,手術可以改善外觀,但風險與代價也相當大。當下有衝動想抓爸爸出來操控筆電,自己躲旁邊哭一哭,但想到子仁還在現場,媽媽豈可臨陣脫逃?

    緊張的袋子不時看著最後方的我,我忍著眼淚隔空陪他玩躲貓貓的遊戲,孩子終究是孩子,他露出了笑容,興奮地在椅子上坐著蹦蹦跳,媽媽我看到他笑了,心情也放鬆了些。

    宣導過程相當順利,老師很用心安排課程,孩子們也釋出善意,我相信在學齡前教育階段環境是友善的。子仁有福報能在弘明上學,但這個福報有四年的效期,如何養心、壯大心志,端看學校與家庭的合作了。寶貝,祝福你,我們一起加油!

 

P1380392.JPG

arrow
arrow

    吾子有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